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DNA 指紋法實驗

 

DNA 指紋法實驗

 

1.      提取DNA

2.      獲取DNA片段

3.      DNA片段分離

4.      製作DNA指紋

 https://m.youtube.com/watch?v=AkshUdAOMsk&feature=youtu.be

實際運作

1.      預備1X TAE緩衝液。

2.      預備凝膠(60 c.c. 1X TBE 緩衝液+08g 瓊脂糖粉未)

3.      加熱1分鐘,直至瓊脂糖粉末完全溶解。

4.      讓溶液冷卻至約60oC

5.      用膠紙密封槽的兩端。

6.      把瓊脂糖溶液加至槽內。

7.      於其中一端置入一樣本梳。

8.      30分鐘後,把樣本梳和膠紙移除。

9.      把緩衝液倒至槽內,液面應稍高於凝膠面。

10.  DNA樣本慢慢注入凹位內。

11.  每次抽取另一樣本前,必須用新鮮緩衝液清洗針筒數次。

12.  插入電源線,留意,負極端應位於凹位位置。

13.  開啟100V直流電,靜置約一段時間。

14.  用亞甲藍溶液作染劑處理。

15.  用水沖洗凝膠。

16.  觀察DNA指紋。

 

有關DNA指紋法實驗操作的問題 (建議答案在最後)

1.      緩衝液有甚麼用途?

2.      瓊脂有甚麼特性可讓DNA通過?

3.      為何開始時DNA樣本要放在近負極的位置?

4.      如使用較高的直流電,試估計有甚麼優點及缺點?

5.      完成後,為何要再使用染色劑處理?

 

-----------------------------------------------------------------------------------------------------------------

有關DNA指紋法實驗操作的問題 (建議答案)

1.      緩衝液有甚麼用途?

: 穩定溶液內的pH值,因為DNA帶負電,不同的pH值對DNA的移動有影響。

2.      瓊脂有甚麼特性可讓DNA通過?

: 瓊脂不帶電,不會影響DNA的移動。而且瓊脂內有許多小孔可容許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穿透。

3.      為何開始時DNA樣本要放在近負極的位置?

: DNA分子帶負電,因此放在近負極的位置,使DNA可移向另一端的正極,以便指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開。

4.      如使用較高的直流電,試估計有甚麼優點及缺點?

: 較高的直流電可使DNA移動速度更快,更快完成實驗。但較高的直流電亦容易破壞瓊脂,使DNA片段無法有效沿直線向正極移動。

5.      完成後,為何要再使用染色劑處理?

: DNA片段本身是無色的,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開後分子量太少,不容易看得清楚,因此需要再進行一次染色處理。

 


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提取DNA

 

提取DNA

步驟:

1.      把半粒士多啤梨和10ml提取液(清潔劑 + 氯化鈉溶液)放入研缽。

2.      用研缽和研杵把士多啤梨磨碎。

3.      用茶袋(過濾網)把士多啤梨汁過濾到大試管。

4.      10 ml 冰冷的酒精從大試管邊慢慢加入,要清楚分成兩層。

5.      靜置2-3分鐘,等氣泡停止出現。

6.      用玻璃棒以同方向由下而上攪動,把DNA由底層帶往上層的酒精。

7.      輕輕地把玻璃棒提起,提取出來的DNA呈白色。

 

問題: (建議答案在後面)

1.      為甚麼在實驗進行期間,要使用冰冷的液體?

2.      為甚麼要磨碎士多啤梨?

3.      提取液中的清潔劑和氯化鈉溶液分別有甚麼作用?

4.      在含有DNA液體內加入酒精有甚麼作用?

5.      為甚麼把酒精加入大試管時,不要把酒精和含有DNA的液體混合?

6.      純淨的DNA是無色的。為甚麼在本實驗提取出來的DNA不是無色的?

----------------------------------------------------------------------------------------------------------

問題:

1.      為甚麼在實驗進行期間,要使用冰冷的液體?

: 減慢酶分解DNA的反應。

 

2.      試估計為何使用研缽磨碎而不使用攪拌器的優點。

: 攪拌器攪拌時會釋出較多熱能,較容易破壞DNA

 

3.      為甚麼要磨碎士多啤梨?

: 以機械方式把士多啤梨細胞的細胞壁破壞

 

4.      提取液中的清潔劑和氯化鈉溶液分別有甚麼作用? (提示: 要抽取DNA,首先要移走細胞內甚麼細胞物質?)

: 清潔劑分解細胞膜和核膜,使細胞內的物質釋出放出。

      氯化鈉的鈉離子中和DNA部分的負電荷,使DNA鏈連結起來,有助DNA的沉澱。

 

5.      在含有DNA液體內加入酒精有甚麼作用?

: 使DNA沉澱,因為DNA不溶於酒精。

 

6.      為甚麼把酒精加入大試管時,不要把酒精和含有DNA的液體混合?

: 避免液體稀釋酒精,影響提取DNA

 

7.      純淨的DNA是無色的。為甚麼在本實驗提取出來的DNA不是無色的?
: 提取出來的DNA含有雜質,例如蛋白質,所以可以用肉眼看見。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測試光合作用需要光(2)

 

測試光合作用需要光(2)

以下的實驗裝置用以測試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試根據以下的實驗裝置回答以下相關的問題:



建議答案在下方:

[基本資料]

1.      進行這個實驗前,需要甚麼前題已知知識?

2.      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甚麼?

3.      這個實驗有沒有假說? 如有,是甚麼?

4.      這個實驗有沒有預測? 如有,是甚麼?

5.      以上的實驗有沒有需要對照裝置? 如需要,對照裝置是怎樣的? 於這實驗中,對照裝置的目的又是甚麼?

6.      這個實驗設計的自變量是甚麼?

7.      這個實驗設計的因變量是甚麼?

8.      這個實驗設計的原理是甚麼?

9.      這個實驗設計的假設是甚麼?

10.  這個實驗設計的控制變項是甚麼?

 

[有關實驗操作]

1.      溫度計有甚麼作用?

2.      為何放置水生植物的大試管需要放入盛有水的大燒杯內?

3.      如果不是水生植物,而是陸生植物的話,那如何確認是否曾進行光合作用?

 

 

 

 

[有關實驗結果]

如實驗結果如下:

裝置

結果(針筒移動位置)

推論

有光

10

有氣體釋出

沒有光

0

沒有氣體釋出

1.      試描述以上實驗的結果。

2.      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得出甚麼結論。

3.      根據以上結論,可再引申甚麼其他問題,以更深入研究? 試列出其中一項。

如結果如下的話:

裝置

結果(針筒移動位置)

推論

有光

0

沒有氣體釋出

沒有光

0

沒有氣體釋出

4.      如出現以上結果,不符預測,有甚麼可能的原因?

5.      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得出甚麼結論?

6.      如結果如下的話,可得出甚麼結論。

裝置

結果(針筒移動位置)

推論

有光

1

沒有氣體釋出

沒有光

0

沒有氣體釋出

7.      嚴格來說,科學上是無法證明假說是錯誤的? 試加以解釋。

8.      也因此,科學家許多時說話方式跟一般人不同,如藥物(例如疫苗)沒有檢測出對人體有害的話,科學家也祗會說:「無法證明某藥物對人體有害」。這是甚麼意思?

 

 

建議答案

[基本資料]

1.      進行這個實驗前,需要甚麼前題已知知識?

: 光合作用的產物,例如氧氣。

: 不清楚光合作用的產物,便無法確定有否進行光合作用。不過,這題的問法有點古怪,事實上,開始時科學家祗知道植物會產生食物及氧氣,進而生長,而不肯定植物生長是否需要光。其後,由於證明到植物產生食物需要光,因此才把這過程稱為「光合作用」。

2.      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甚麼?

: 證明(prove)光合作用需要光。

: 有假說的實驗,實驗目的有標準的寫法,是「證明….」甚麼甚麼的。

當然,如上所說,這假說的寫法是有點怪的,「光合作用」這詞彙,其實應是證明到這化學反應過程需要光,才把這過程稱為「光合作用」的。

3.      這個實驗有沒有假說? 如有,是甚麼?

: 光合作用需要光。

: 其實有點古怪,都未證實這反應需要光,怎會把這過程稱為「光合作用」呢。因此,這實驗的假說應是植物的生長(或制造氧氣)這過程需要光。

4.      這個實驗有沒有預測? 如有,是甚麼?

: 沒有光的話,應該沒有光合作用(生長/制造食物)

: 有假說便有預測,假說如是光合作用需要光,預測便是沒有光的話,便應不會進行光合作用。

5.      以上的實驗有沒有需要對照裝置? 如需要,對照裝置是怎樣的? 於這實驗中,對照裝置的目的又是甚麼?

: 對照裝置是沒有燈泡,其他一切不變。確定沒有光照下,植物的釋出氧氣程度,從而與實驗裝置比較。

: 沒有對照裝置的話,便難以確定沒有光的情況下,是否一定沒有光合作用,用氧氣來作指標。

6.      這個實驗設計的自變量是甚麼?

: 有沒有光。

: 留意,不是光! 祇寫「光」的話,不知道指的是甚麼? 是光強度、顏色還是有沒有光?

7.      這個實驗設計的因變量是甚麼?

: 釋出的氧氣量。

: 不過,釋出多少並不是重點,因為並不需要量度速率。祗需要釋出的量足以檢測出氧氣便是可以。留意,氧氣是已知光合作用其中一個產物,而且是祇有光合作用才會產生氧氣。

8.      這個實驗設計的原理是甚麼?

: 使用燈泡模擬陽光,如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話,如有光的情況,應釋出氧氣。因為已知光合作用其中一種產物是氧氣。釋出的氧氣會進入微細管內的液體,然後離開液面,進入針筒內的空間,使針筒內的氣壓上升,把針筒活塞推向上,從而量度到釋出的氣體量。

: 留意,設計原理是如何撰寫的。應寫出實驗使用的裝置如何能表達真正的自變量(即有沒有光)及因變量(即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如很直接的話,例如用燈泡提供有沒有光,便不用寫許多。

9.      這個實驗設計的假設是甚麼?

: 基本上沒有假設。

: 假設是實驗設計過程中,會影響自變量的提供及量度因變量,但又無法控制好的因素。由於這實驗較簡單,自變量的提供(即光源)很直接,便是用燈泡,因變量祗需要收集氧氣,不需要量度速率,收集到有氧氣便成。

10.  這個實驗設計的控制變項是甚麼?

: 水的温度。

: 留意,不要寫温度,要列清楚指的是浸黑藻的水的温度。

 

[有關實驗操作]

1.      溫度計有甚麼作用?

: 檢測水温是否穩定。如不穩定的話,便需要調較水量或實驗設計,以確保温度沒有太大的變化。

2.      為何放置水生植物的大試管需要放入盛有水的大燒杯內?

: 使大試管內的水温保持恆定。

: 因為水的比容熱高,可有效吸收燈泡發出的熱能,避免直接使大試管內的水温上升。

3.      如果不是水生植物,而是陸生植物的話,那如何確認是否曾進行光合作用?

: 是否有產生食物,例如澱粉。

: 但進行實驗前,要先把植物脫澱粉。

 

 

 

[有關實驗結果]

如實驗結果如下:

裝置

結果(針筒移動位置)

推論

有光

10

有氣體釋出

沒有光

0

沒有氣體釋出

1.      試描述以上實驗的結果。

: 有光的話,針筒移動了10ml,代表有氧氣釋出。沒有光的話,針筒位置沒有移動,代表沒有氣體釋出,即沒有氧氣釋出。

2.      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得出甚麼結論。

: 可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 如實驗結果符合預期的話,結論便差不多把假說重寫一次便可以。

3.      根據以上結論,可再引申甚麼其他問題,以更深入研究? 試列出其中一項。

: 光強度跟光合作用的關係/甚麼性質的光對光合作用有影響。

: 留意,即使已知光合作用需要光,即光強度愈高,光合作用速率應愈快,但也不代表光強度與光合作用速率呈線性關係的,因此需要繼續探討。

另外,自然界的光是白色的,但也不代表白光一定使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如結果如下的話:

裝置

結果(針筒移動位置)

推論

有光

0

沒有氣體釋出

沒有光

0

沒有氣體釋出

4.      如出現以上結果,不符預測,有甚麼可能的原因?

: 黑藻不健康/光度不足/產生的氧氧被困於黑藻內等等。

5.      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得出甚麼結論?

: 無法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 留意,由於不符預期可能有許多原因,有些可改善(例如光度不足)重做實驗證明,有些不可以。甚至乎有些根本未想出來,因此如不符預期結果的話,科學家一般會說無法證明….,而不會寫證明光合作用不需要光。

6.      如結果如下的話,可得出甚麼結論。

裝置

結果(針筒移動位置)

推論

有光

1

沒有氣體釋出

沒有光

0

沒有氣體釋出

: 可能無法得出結論。

: 因為結果相差太少,不確定是否屬誤差。留意,誤差是否大至無法接受,科學上是有一些基本準則的。

7.      嚴格來說,科學上是無法證明假說是錯誤的? 試加以解釋。

: 因為不符預期可能有許多原因,有些可改善(例如光度不足)重做實驗證明,有些不可以。甚至乎有些根本未想出來,因此科學家不可能百分百確定假說是錯誤的。

: 但留意,即使無法證明假說是錯誤的,但不代表不可以用以作為推論的前題。如用以推論後其他方面出現錯誤,科學家便可能估計原先的認知(即認為假說是錯的)是錯的。

8.      也因此,科學家許多時說話方式跟一般人不同,如藥物(例如疫苗)沒有檢測出對人體有害的話,科學家也祗會說:「無法證明某藥物對人體有害」。這是甚麼意思?

: 即無法百分百肯定某藥物對人體一定無害。

: 但留意,即使某人服食某藥物出現問題,也不代表一定跟藥物有關,因為該人不是祗服食藥物的。遇到這情況,科學家許多時會用「無證據顯示出現問題跟服食藥物有關」。當然,這樣說,科學家覺得很合理,因為都沒有進行嚴謹科學實驗去證明(其實倫理上都不可能做這實驗,即證明某藥物對人體有害。)但一般人會覺得不負責任。